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项目


冶金设备国产化之路艰难依旧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11/30 9:28:39

浏览次数:953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编者按:"十一五"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

  订当中,近来本周刊接到冶金设备企业读者打来的电话,希望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专家关于冶金设备发展前景的报道,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请他就冶金设备国产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机械周刊:近来有很多冶金企业来电话希望能够就行业的发展,请专家解答一些问题。我想首先请教您就装备国产化方面的一些事情。我们注意到,有些企业对目前整个行业的发展充满忧虑。

  汪建业:冶金设备发展现状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从整个经济发展分析,由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冶金装备制造业经济随着钢铁工业快速增长得到了发展,每年增长速度均在30%~45%左右,是前所未有的。

  机械周刊:事实肯定不像看到的数字那样乐观吧?

  汪建业:是的。

  机械周刊:主要是什么问题?

  汪建业:国外冶金设备的产品占国内市场40%左右,特别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连轧成套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设备等,大多数仍以国外产品为主,我们还没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

  而且冶金设备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就算经营情况最好的去年,全行业利润也只有0.65亿元,利润率仅为0.47%,实际冶金设备制造业增产并未增收。

  机械周刊:那国产化装备的技术水平一直就没有什么进步吗?

  汪建业:冶金设备近几年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开发取得了重大的进步,这为今后的冶金设备实现国产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鞍钢和一重合作分别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热连轧和1780冷连轧两套大型成套设备,这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并掌握了连轧成套设备的制造技术、工艺生产控制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并能将这两大核心技术匹配和应用于实际生产工艺中。

  首钢和二重合作研制成功3500mm中厚板轧机,为我国短缺的中厚板生产创造了技术基础。

  还有很多例子也能说明问题。如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与山东民营企业合作研制成功冶金行业所需的万吨油挤压机,为挤压大型和精密的金属型材提供良好的装备。

  机械周刊:但是这些成绩似乎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杯水车薪。

  汪建业:冶金设备存在的问题确实比较多。

  机械周刊:都有什么问题?

  汪建业:首先,引进设备太多,那些引进设备按价值比来计算,最多的时候占国内市场的比例达45%,最低也有37%。据初步统计,近20年,钢铁工业引进装备已达200亿美元,而同期冶金设备国内产值也不过2000多亿人民币。进口冶金设备按正常的价值比应占15%左右。而国有钢铁企业采购国产成套设备相对民营企业比例较低。

  另外,冶金设备制造企业效益低下,没有经济实力从事新产品开发,这增加了实现冶金设备国产化的难度。

  机械周刊: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汪建业:这应该总结一下冶金设备国产化历程的教训。55年来,我国冶金设备国产化经历了不同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别是近十年,教训更为沉重。

  首先,1994年以后,过分强调以重大装备引进为主,使政府有关部门失去调控职能,设备制造企业成了外商的"打工仔"。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往往以国内企业还没有第一套制造业绩为由,将工艺及设备由外商总承包和总负责。这样国内工艺设计单位仅为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选型的参谋角色。这一阶段的教训是国家失去了对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协调职能,冶金设备制造企业失去实现国产化的积极性,业主失去了降低投资和低成本补充备品备件的机会,设备国产化工作进展十分艰难。

  其次,业主(用户)在引进设备和工艺生产控制技术之后,为了保证自身生产和近期利益,未能及时消化其技术,不能及时总结和掌握其技术并推广应用。部分冶金企业甚至排斥国内开发的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及新产品,严重阻碍了设备国产化的实现。

  机械周刊:发展到现在是不是情况有所改变呢?

  汪建业:现在情况更糟。冶金设备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项工艺生产和设备研制必须紧密结合的工程。凡是二者分离就会导致进展艰难。我国因为体制的原因,开始是生产工艺开发与设备制造研制分离,现在可以说是生产、工艺和设备三者分离,各行其是,致使生产技术、工艺技术和设备技术三者无法成套。因此,虽然设备制造企业掌握其制造技术,但因未能掌握生产工艺控制技术,所以失去了承包设备的机会。为此,冶金设备国产化因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技术分离而变得举步维艰。

  机械周刊:我们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汪建业:我认为我国冶金设备国产化应遵循以下两条思路。

  1.冶金设备国产化应以冶金设备制造企业为主。建议在全面满足业主生产工艺技术的前提下,业主委托冶金设备制造企业牵头,进行成套设备的引进。设备制造企业不但承担引进技术、消化和开发,还应承担今后业主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处理和备品备件的供应等责任,并保证该成套设备国产化的实现。与此同时,设备制造企业还应邀请工艺设计院、所参与其引进和技术消化,保证制造技术与生产工艺技术的匹配开发,真正实现冶金设备国产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和保证实施设备国产化的主体责任和权益。设备制造企业才能由被动打工地位变为主动研制开发地位。

  2.以市场换技术。具有一定批量的成套设备,由国家相关部门协调实施,以捆绑方式实施市场换技术,应由业主或政府采购机构委托设备制造企业牵头,负责组织工艺设计单位对其引进设备进行全面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机械周刊:做到上面两点就可以了吗?还有其他辅助条件么?

  汪建业:冶金设备国产化还需要一些保证条件及政策支持。

  首先在思想认识与舆论上要多加引导。要把实施重大装备国产化提升到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体现国家意志的高度来认识。对钢铁企业来说,也是降低投资和长远利益的保证。

  其次,经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保证措施。

  机械周刊:请简单说一下。

  汪建业:例如,凡是研制的冶金重大成套设备,均按新产品对待,实施免税,凡是进口冶金重大装备,均不得减免关税。

  冶金工业重大项目所需的重大成套设备,凡是业主采购国内设备的,国家可以提供财政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否则不给以其优惠政策。

  凡承担冶金重大装备国产化的制造企业,其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技改投资和研制资金,国家提供财政贴息贷款,或者提供部分研制费用的补贴。

  国家设立重大装备风险保证基金。凡业主对使用第一套国产化设备不放心的,为避免业主风险,可以用风险保证基金进行担保。

  另外,国家干预的措施也很有效。如对某些重大的装备,若外商不愿转让技术,国家应进行干预,要求外商必须与国内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并转让其技术方可进入市场。有时政府不便出面,也可要求行业协会出面干预并协调。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国内项目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1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