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项目


2005年中国经济走向预测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11/4 11:04:08

浏览次数:802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受一些长期结构性矛盾和短期问题的制约,2005年宏观政策取向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GDP增长回落到8%8.5% 

  对2005年中国的经济动向而言,当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异常复杂的形势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成效背后,投资需求过度扩张及增长结构不协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如继续加大调控力度,对经济自主增长能力又有可能造成伤害。 

  针对经济增长仍存在较明显的结构性失衡和机制性障碍,200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宜“进中求稳”,保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 

  经济增长有所降温 

  展望2005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总体继续趋好,但仍面临一些长期结构性矛盾和一些短期问题的约束。受投资增长将会继续放慢以及出口增长将显著降温影响,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降温,GDP增长回落到8%8.5%。投资增长有望实现“软着陆”。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由于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给企业更多的投资自主决策权,使2005年投资增长的总体环境趋于宽松。同时,2005年投资调控总体上仍将继续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这将保证投资增长在继续降温过程中实现平稳着陆。 

  但加强投资需求调控仍是2005年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一是针对当前投资调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的情况,政府仍会继续把紧土地和信贷两大闸门,从源头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二是受信贷紧缩政策、实施和完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及自发性需求增长将放慢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将会继续明显放慢,并带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相关行业投资继续回落;在新的汽车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及需求显著降温的作用下,汽车投资也会明显降温。三是对农业、煤电、油运等薄弱和瓶颈部门采取了各种“保”的措施,这些部门2005年投资增长将继续快速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近几个月货币信贷投放急剧减少,其对投资增长的滞后影响有可能在2005年上半年显现,货币政策相对偏紧已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局面如果僵持下去,对2005年投资自主增长机制将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但增幅会比今年略有回落。我国整体消费稳定增长的局面正在形成,将使2005年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深层次问题对消费增长的制约还没有根本缓解的情况下,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可能对2005年消费需求进一步回升产生不利影响。 

  一是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是目前消费信贷紧缩政策已开始对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对2005年房地产消费增长的抑制作用会更为明显。 

  三是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四是因受政策效应递减及农产品价格可能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2005年有可能回落,将制约农村消费增长。外贸出口将会明显放慢。但仍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增长15%左右。外贸出口增长的回落主要是受基数过高及入世效应递减的影响,还有就是受油价的过快攀升的影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均将有所放慢,从而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 

  但仍然有较多对出口起积极影响的因素: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继续处于新一轮上升期,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仍然较大;预计油价会出现阶段性回落,将减弱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会促进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虽然今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的目标有望实现,但2005年就业矛盾有可能更加严峻。一些新的就业问题还将凸显出来。一是宏观调控对就业的影响在2005年将会有所显现。据有关专家测算,经济增长放慢使今年减少115万个潜在就业位,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为4.5% 

  2005年就业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尤其是农民工就业将更加困难。通货膨胀压力将逐步缓解。2005年物价指数将稳中趋降,通胀压力将逐步减轻。一是粮价估计上涨不足10%,对通胀的拉动力将显著下降。二是房地产、钢铁等过热行业的投资降温将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长形成相当大的约束。三是消费需求难以加速上升、产品供应充足等决定了总体市场环境仍是供大于求,将约束最终消费品价格上升。四是尽管各地方对服务价格上涨存在相当强的预期,但其上涨力度是可以控制的,政府加强对服务价格(特别是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的控制仍然十分必要。 

  宏观经济政策“进中求稳” 

  在经过今年“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践后,2005年宏观经济政策宜实行“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政策是“进中求稳”,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导向,财政和货币政策体现总量适度调整和结构优化并重,更加注意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首先,笼统地提中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与我国此轮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存在矛盾。由于存在短期性的增长严重不平衡和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如果采取完全中性的政策措施,结果是热的降不下来,冷的还是上不去,“有保有压”政策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坚持。 

  其次,以增发国债为重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明显转型,但考虑到它在公共投资、结构协调和战略调控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强化其结构导向的功能,一方面继续用其直接参与和间接引导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结构调整计划,另一方面则保持其一定的年度指标额度对可能出现国内外重大经济和社会风险进行及时调控。 

  其三,货币金融政策取向趋于中性但要体现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导向。一方面,货币政策总体趋于中性,主要是控制一些行业的投资泡沫,对房地产、钢铁等过热、金融风险大的行业要继续采取适度偏紧的“窗口指导”取向,并采取结构性升息措施;而对其他行业采取中性的货币金融政策,政策不必从紧,止于中性。另一方面,与财政政策配合,支持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005年的六个着力点 

  继续采取积极的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一是扩大财政对农民种粮的直接补贴和农村教育的支出力度。2005年可考虑新增国家财政300亿元,支持农民增收和减轻农民负担。其中100亿元用于扩大农民种粮的直补支出,100亿元用于减免中西部贫困和低收入农民家庭的学杂费支出,100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农业税减免。还应继续降低农业税税率,国家财政补贴100亿元给中西部省区,其他缺口由各省级政府支付。继续加强和完善土地调控和信贷调控的杠杆作用。继续从严控制非农业用地的供给,抑制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过度扩张,通过清理整顿、合理规划等调整存量的办法增加必须的土地供应量。信贷供给要体现结构优化导向,做到“有保有压”,对过热行业继续保持现有的紧缩措施。 

  加快公共和垄断部门的改革。对公益型部门可以放松投资管制,引入社会竞争,但必须体现“非盈利性”,加强政府监管,防止公共资源部门化或企业化,损害消费者利益。继续深入电力、铁路、电信等垄断部门的改革,尽快制定和出台《反垄断法》,政府则从依法管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价格监管等方面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管理。 

  深化投资和银行改革,提高社会投资效率。落实并细化《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重点是明确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权限及规范各自的投资行为,促进社会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率改善。加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推进利率自由化改革,为利率为中心的金融调控创造体制基础;成立国家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加快地方商业银行的民营化。积极促进就业和消费增长。扩大投资要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就业促进很小的投资项目需严格控制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门槛;抑制大城市住房价格的上涨,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在严格房地产的投机“炒作”的同时,支持和满足住宅大众消费增长,降低汽车消费税费率、规范和促进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鼓励经济型轿车消费。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主要是作好“十一五”产业和区域规划,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战略指导作用。“十一五”规划要体现两大战略重点:一是确定重化工业化阶段的产业重点,二是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对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和电子工业等战略性产业要制定国家中长期的规划,在政策上予以促进和引导。中部地区是我国下一阶段的区域发展重点,它对逐步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因此,在“十一五”经济发展中可采取“发挥东部优势、积极支持中部、稳定发展西部”的区域发展策略。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国内项目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3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