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国际动态


石油消费大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9/30 15:44:50

浏览次数:913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意大利、法国和巴西,是全球石油消费大国,其年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6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四国的石油年消费量约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50%。石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性能源,对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二战时期,为确保石油供给,部分国家已开始着手建立石油储备,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石油安全战略理念和制度框架。1973~1975年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及随后的石油价格飚升,使石油消费大国尤其是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的消费大国经济受到巨大打击,石油安全战略体系建构正式开始规划实施。

  战略要点:

  通过多种手段全力开拓并控制国内外石油资源

  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对本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主要通过对油气勘探免除部分税收、对枯竭油田实行补贴、增加低息贷款、提供财政担保等方式,以提高自产石油产量,降低开采成本。美国、欧盟诸国、俄罗斯等国在这方面都有比较成功的经验。

  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专职部门确保政府对石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管理控制。石油消费大国,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石油管理部门。如美国的能源部、日本的通商产业省资源厅、德国的经济部、俄罗斯的燃料与动力部、法国的油气管理局、韩国的国有大型石油公司等,都对本国石油生产、储备、进口、消费负有直接管理和控制职能。为确保这些部门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各国还制定了专门的石油法律法规体系,如美国的《能源政策与节约法》,日本的《基本石油法》、《石油储备法》,俄罗斯的《能源法》,法国的《新石油法》,德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法》、《石油储备法》等。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海外勘探开发石油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投资都远远高于在国内的投资。日本由于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对海外石油资源勘探开发高度重视,通过减免税收、设立海外勘探开发基金、提供财政担雹技术支持等,支持50多家石油开发企业到海外勘探开发,并提出到2世纪初海外石油勘探份额要占进口石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法国进口石油的70%以上是法国埃尔夫和道达尔石油公司在海外开采的原油。韩国专门设立了海外能源勘探开发基金和专为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提供的低息贷款等。同时,这些国家还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石油企业到海外实施并购,既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又以低成本占领海外石油资源。

  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确保本国在国际上的石油利益。除了经济上的优惠政策外,各国政府还充分利用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确保对国内外石油资源的控制。如美国的海湾政策、日本的中东政策等,都是这一战略内容的具体体现。

  高度重视并不惜巨资建构石油战略储备

  美国共有六大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其每年用于石油储备的投资高达200多亿美元,石油储备量占经合组织国石油储备总量的60%以上。日本石油资源匮乏,石油战略储备是一项基本国策,不仅政府进行战略储备,而且动员民间力量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其石油储备能够满足半年左右的需求,用于石油储备的花费已高达3万亿日元。英国的石油储备能够满足2个月的需求;德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20多天的进口量;法国的储备量为3个月的进口量。由于成品油长期储存易变质,为确保石油储备的安全性,这些国家石油储备一般都以原油为主。

  规避进口风险努力实现进口渠道多样化

  在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前,石油消费大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地几乎都集中在有"世界大油库"之称的中东地区。两次石油危机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保护自身利益采取限产、禁运、提价等行为使石油获取比较困难,加上频繁爆发的中东战争造成的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危机,使这些消费大国不得不调整石油进口渠道。从中东以外的地区进口石油,避免因进口渠道单一带来的风险,成为石油消费大国尤其是主要依赖进口的国家(如日本)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如美国从较为可靠的北美和南美洲地区进口的石油量占其进口石油总量的60%以上,委内瑞拉已经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其主要石油供应国。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努力实施"欧亚大陆外交"战略,力图从中亚地区获得稳定的石油供给,目前其石油供应国和地区多达40个,基本扭转了主要靠中东石油的格局。欧盟各国的石油供应地遍布西非、北美、北海和前苏联地区,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不到进口总量的30%。韩国石油供应国也多达20多个。

  发展替代能源,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实现能源需求多样化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努力发展天然气、煤炭等石油替代能源。目前日本为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需求国,煤炭进口量为全球的三分之一,石油消耗占其全部能源消耗量的比例保持在适当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煤炭和核电消耗量分别占整个能源消耗量的24%9%,目前已分别上升到33%26%;欧盟诸国、韩国等,也通过发展核电、天然气等替代能源,实现了能源供给和利用结构的多元化。

  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决定因素不仅仅限于现货市场的实际需求,石油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性行为对石油价格变化也具有重要影响。两次石油危机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波动巨大,对石油消费大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规避风险,石油消费大国将过去直接谈判约定固定价格的长期石油供货合同的做法,改为利用期货市场对原油和成品油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国际上最著名的伦敦石油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主要交易品种是代表世界油价晴雨表的布伦特和西得克萨斯原油。根据世界油价晴雨表,石油公司在与现货供应商签订远期石油供货合同后,根据预定利润设定可以接受的目标成本价格,按照这一价格在期货市场买入与石油现货交货月份相应的期货合约。如在提取现货时油价上涨,期货市场价格也同步上涨,卖出期货合约的价差正好可以弥补现货价格差额,从而实现套期保值。

  开发与节约并举努力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日本是全球能效和节能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工业发达国家千美元能耗最低的国家,每千美元GDP能耗仅为0.吨油当量,比国际能源署规定的标准低近50%。美国是油耗最大的国家,但从几次石油危机后,美国的石油消费观念在发生着实质性变化,节油、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理念;欧盟诸国、韩国在节能方面都取得明显的成效。

  对中国的启示:

  建立中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刻不容缓

  200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当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36%,且进口渠道单一,近60%来源于中东地区,25%来源于非洲地区,来源于中亚和俄罗斯的不足5%。进口石油运输线路过长,且80%以上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风险很大。而中国石油储藏量不足世界总储藏量的2%,储采比不足2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包括民间企业石油库存在内的石油储备仅能够维持不足20天的石油消费,因此,建立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体系刻不容缓。

  立法和政策并举系统规划石油安全战略体系

  石油安全战略体系,是一个系统的战略规划,既包括国家的战略储备、民间储备,也包括对内外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石油进口调控。因此,必须加快立法,同时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使这些环节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手段,实现与产油国的合作

  欧盟诸国、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石油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西欧和日本,90%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为解决石油需求问题,除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产油国达成各种协议和安排,建立巨大的石油公司,进行联合勘探、开发、加工和运输。这一过程对我们可能比较漫长,也比较困难,但从目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看,这可能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石油资源不足与经济增长矛盾的出路。

  在实施这一战略时,要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一方面,设立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基金、担保基金,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海外勘探开发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外汇储备的优势,把外汇储备与石油实物储备和期货储备联系起来,形成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良性互动机制;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并购、重组、海外上市等方式,推动石油企业向海外的扩张。

  大力发展以核能为主导的石油替代能源

  核能消费量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比例很低,相当于美国的六十分之一,法国的三十分之一,德国的十分之一,英国的六分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及其加工能力也已初具规模,核燃料循环工业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套,因此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中国都不存在发展核能的限制。大力发展以核能为主导的石油替代能源,努力调整能源的供给结构,对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减少能源对外依存风险,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开展大国外交,调整进口结构维护海外石油利益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近60%来源于中东地区,中东石油产量在未来20年间将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短期内迅速改变中国的石油进口结构十分困难。因此,必须努力维护与美国的关系,十分注意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重视与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的关系。维护与美国关系,有利于维护对中国有利的全球大的政治格局。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第六大石油储量国,发展与其关系,长远看有利于调整中国石油进口结构,改善中国对中东石油的过分依赖状况,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对抗美国维护我石油供应。中亚与中国陆上相连,石油资源丰富,发展与中东、中亚和东南亚的关系,既可以保证中国石油供应,又有利于我海上石油运输安全。在采取上述策略的同时,必须加快现代海军建设步伐,这既是确保石油海上运输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海外石油利益的需要。历史反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强大的海军力量是本国海外利益的重要保证,无论全球化或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何种程度,海上斗争都是解决国际经济争端的最后手段。

  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努力规避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一方面,通过相应的贴息政策、融资政策等,支持和培育能够高效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风险投资主体;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国际石油市场监控体系,努力提高国际石油采购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再一方面,加快国内石油行业垄断格局的改革步伐,尽快形成有序竞争格局,提高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在此基础上,要鼓励石油企业科学使用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手段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风险。

  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石油综合利用效率

  中国单位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左右,节能潜力巨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厉行节约,对缓解中国能源压力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石油供求最大的矛盾是下游产业对不同石油制品需求不均衡,导致石油综合利用效率过低。如在石油产品燃料油中中国最缺柴油,汽油要想办法出口;中国最短缺的化工产品乙烯,其原材料石脑油在石油中含量很低,提炼石脑油后的其他油品还要想办法卖掉等。因此,必须设法拓展新的能源需求,以提高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国际动态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31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