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国内项目


江苏:对连云港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探析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6/18 10:59:43

浏览次数:933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反映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状况。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第三产业得到很大发展,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比重显得偏低,与经济快速增长形成较大反差,这种状况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普遍关住。本文通过省内及国际比较,定量分析连云港市第三产业比重与相近发展城市的差距。如何看待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的现状和变动态势?并就对如何高效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一些看法。

  一、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迅速提高时期(1979-1990年)。这一时期,连云港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2%,不仅比GDP增速高3.2个百分点,而且超出第二产业增速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7.1%提高到1990年的27.2%。

  2、基本稳定时期(1991-1999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连云港掀起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热潮,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以至后来的经济过热更多地表现在工业方面,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1%,最高时曾达32.7%。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2.1%,低于第二产业增速11个百分点,同时低于GDP增长速度1.3个百分点。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使第三产业比重提升速度相对显得较为缓慢。1999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29.9%,比1991年仅提高0.7个百分点。

  3、恢复发展时期(2000-2003年)。进入新的世纪,连云港第三产业又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2000―2003年连云港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9.2%,虽然比第二产业增速低2.4个百分点,但比GDP增速高0.6个百分点。2003年第三产业比重为34.2%,比1999年上升4.3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1个百分点。发展较快的是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年均增速分别为14.3%、12.2%;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行业有房地产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3.1%、13.8%、24.5%、12.9%和11.6%。

  二、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的评价及省内、国际比较

  1、在GDP中的份额较低,总量显然不足。2003年,连云港市人均三产实现增加值仅257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170元低3596元,仅为全省的41.7%。在全省十三个市中,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五个市,分别为无锡(17162元)、苏州(16593元)、南京(12448元)、常州(9684元)、镇江(913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八个市,分别为;扬州(5418元)、南通(4506元)、泰州(4109元)徐州(3609元)、盐城(3124元)、连云港(2574元)、淮安(2474元)、宿迁(1570元)。连云港市与最高的无锡市相比,相差14588元,可谓差距太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不仅制约第一、第二产业的顺利发展,也制约整个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这既是影响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优化,导致经济低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居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需要不相适应。

  2、省内其他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

  从上表数据看,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各省辖市第三产业比重都有显著提高,25年来,平均上升幅度为16.8百分点。2003年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36.6%。但地区间的第三产业比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重最低的市(宿迁)为29.7%,比重最高的市(南京)44.8%,连云港市在十三个省辖市中仅高于盐城、淮安、宿迁,列第十位,比最高的南京市低10.6个百分点。

  3、国际比较

  对于各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结构转变的一般趋势和特点,自从库兹涅茨开创了多国数据实证研究的先河之后,已有不少经济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关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已基本形成共识: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一般各阶段人均GDP及产业构成如下表,其变化规律可视为产业结构转变的标准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虽然年度之间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这符合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同时,连云港第三产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

  (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速度快于标准模式。1978年连云港人均GDP约为39美元,以1978年为基期,到2003年人均GDP翻了四番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7.1个百分点。而按照标准模式,人均GDP翻四番时,第三产业比重仅上升12.9个百分点。其中,1989年连云港人均GDP翻两番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9.3个百分点,而标准模式人均GDP翻两番时,第三产业比重仅上升6.0个百分点。据此,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看,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速度总体上快于标准模式,特别是80年代这一特征尤其明显。

  (2)第三产业比重水平起点较低。从各国三次产业的增加值结构看,在工业化之前,第一产业的比重很高,第二产业的比重较低,以商业、服务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相对较高。标准模式人均GDP300美元时,第三产业已达32.4%。对比而言,1994年连云港人均GDP约369美元时,第三产业比重仅为26%,比标准模式低6.4个百分点。另据经济学家研究指出,现代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转变具有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历史变动趋势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因此,若与现代发展中国家相比,连云港起点差距更大,如1965年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80美元时,其第三产业比重就已达到41%。

  (3)与世界平均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现代发展中国家相比,目前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水平偏低。2003年连云港人均GDP已经翻了四番多,而第三产业比重为34.2%,比标准模式人均GDP翻了三番时的第三产业比重还低7个百分点,其第三产业比重水平明显低于目前发展中国家48%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42%的平均水平。

  三、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原因

  目前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水平与国际比较偏低,除了起点较低外,更主要的是9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下降趋势或缓慢发展,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以下一些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1、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全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时,苏州、无锡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人均GDP分别为5231美元、5792美元,而苏中、苏北经济发展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初期,人均GDP仅为1558美元、1201美元。人均GDP分别仅占苏南的36.1%、27.9%,与苏州、无锡相比差距更大。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苏北,农业仍占较大比重,工业远未充分发展,建立在农业和工业发展基础上的第三产业也比较落后。

  2、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居民服务消费差距扩大,影响总体服务需求的扩张。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与总体消费需求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连云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也逐步扩大。1985年,连云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到2003年变成2.48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居民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1985―2003年,连云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由0.8991下降至0.741,1985―2003年,连云港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由0.8869下降至0.561。

  3、第三产业中不少行业非公有制比重过低、垄断过度、竞争不足。连云港除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以外,第三产业中不少领域市场化程度仍比较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市场准入的障碍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其他经营者进入的现象比较普遍。如金融、保险、电讯、运输中的铁路和航空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长期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从而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偏离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从而制约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从国际发展来看,在人均收入的不同阶段上,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趋势不一样。也就是说,拉动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行业,随着人均收入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产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是:首先是商业、旅馆和饭店业的比重由上升转为下降,其次是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比重由较快上升转为稳中有降,而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比重则一直较大幅度上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除了大体上是高收入国家的延续之外,新的趋势是社团和个人服务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同时政府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具体来说,第三产业产出比重的上升,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时主要靠商业、旅馆和饭店业的推动,当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600―2000美元的阶段时,主要靠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拉动;而当人均收入进一步上升到2000美元以上的较高水平时,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大。而90年代以来连云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态势背离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由1993年的18.9%下降到2003年的9.7%。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大幅度上升,2003年连云港交通运输邮电业和商贸餐饮业两大流通部门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5%,美国、日本该比重不足30%;金融保险业与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0.7%,与美国、日本的30%以上相比,明显偏低;社会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8.2%,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韩国、印度相比,也相差约12个百分点。90年代以来连云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态势背离世界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连云港第三产业比重变动趋势

  各国工业化过程的实证分析表明,三次产业之间比重的变化曲线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而第二产业比重则呈倒“U”字形,工业化时开始先上升,在工业化的中期的末端,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有一个基本稳定的时期;在工业化的后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连云港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按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都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当一产比重降低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了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低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从国际看,2003年连云港第二产业比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42.2%),但低于韩国1991年(50.5%)和德国1970年(55.8%)的水平。从连云港自身看,区域间工业化发展很不平衡,发达地区亟待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工业化远未充分发展,工业仍有必要快速扩张,第二产业的比重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将显得比较缓慢,甚至在工业超高速增长的时期会出现下降。

  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我们的判断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第二产业比重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连云港经济发展总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比重将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会稳步提升。

  五、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看法

  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第一、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培育和拉动服务业出口,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的局面,十分重要。为此:

  1、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从当前第三产业结构特点以及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来看,在“十五”至2010年期间,需要重点发展以下几类行业:

  一是文化服务业。包括各种产业服务业,如科技、管理、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代理性服务,会计、评估、统计、审计、广告、计算机、市场调查等专业性服务,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业等等。2003年,连云港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7%,而日本1985年仅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占GDP的比重就达7.3%。因此,应当大力加快文化服务行业的发展,促使文化服务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通信和信息服务业。90年代以来,连云港邮电通信业发展很快,但仍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网络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一体化不断推进和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应当高度重视加快这类服务业的发展。这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和高效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提升这类行业的比重水平和质量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这类行业有较大的依赖性,而目前连云港市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因而必须推动这类行业的高效发展,并发挥其对各种社会服务业的带动效应。

  2、继续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步伐。金融、保险、铁路和航空运输、电信信息、教育、卫生、以及不少产业服务业等,行业中缺乏竞争,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新兴服务业或新服务项目的发展受到阻碍,结构变动和优化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优化体制环境。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放开价格,为各类服务行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允许和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以上行业,扩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竞争,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3、合理引导并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生产精细分工和周密协作的基础上。人口必须相对集中,以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因此,只有加快城市化进程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真正实现城市化的发展须对现行城乡户口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使农村进入城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能成为城市居民,真正改善城乡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江苏省统计信息网)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国内项目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35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