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能源:短缺还是危机?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9/30 15:38:48

浏览次数:930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种种迹象表明,当中国已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且差距呈越来越大之势。去年以来,从长江三角洲的“电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缺油”,这是中国能源危机的信号吗?中国的能源真的将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吗?中国的能源战略又将做出什么样的抉择呢?

能源继续告急

在中国电力系统很多部门的办公室内,都挂着一张全国地图,上面用颜色标出全国的供电形势,红颜色表明供电形势绝对严峻,黄颜色是比较紧张,浅绿色和淡黄色表示相对紧张。

进入四月以来,这块地图的主色系已由年初的淡黄和浅绿转成了红色,虽偶尔还有绿和黄的点缀,但到六月高温来临之后,整个地图已经是“一片红”。

根据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的统计数据,6月28日,中国日用电量首次突破6000亿度;29日达到6274亿度,刷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2004全年中国电力需求量为21150-21725亿千瓦时。6月初,中国电监会曾公开预测,全年共计缺少电量约600亿千瓦时。

而从已经统计出来的上半年数据显示,这预测还是有点过分乐观。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7.37%,占全社会用电增长的80.73%,是带动全社会用电快速增长的绝对牵引力量。其中,高耗电行业用电增长仍旧居高不下,化工、建材、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四个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40.0%,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增长量的35.3%,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继去年上半年全国有16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全年共有23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今年仅上半年出现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和省市区已经扩大到24个。缺电程度出现进一步加深局面。初步分析,上半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合计约2500万千瓦,缺电程度已超过2003年冬季。浙江等地区出现“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


中国部分地区的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煤炭供给紧张局面,煤炭库存紧缺,煤价居高不下。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的一名矿工正在矿井综采面工作。 张旭东摄

电力需求持续攀升,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却有限,供应环境进一步恶化,上半年全国发电量累计完成990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5.80%,相对于超过20%乃至30%的用电增速,只能是捉襟见肘。

在电监会相关人士的定义中,从四月开始的电荒已经可以用“史上最强”来形容。权威专家认为,中国的电力供应短缺已经“告别局部性和季节性,成为全局性和全年性的问题”。

与电力供应有着密切关系的煤炭也一样面临“荒”的状态。目前,中国火力发电占全国供电量的70%多,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而在以水电为主的南方,由于季节因素,增加了随机性缺电,导致了南方地区对火电的增加,对煤的需求猛增,这些都对“煤荒”的形成起了助推的作用。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国用电增长速度在12%左右,电煤消耗量则将比2003年增加9000万吨以上。早在7月份,许多电厂预备夏季高峰期的库存电煤已被提前消耗,部分电厂煤炭库存仅够用两三天,远低于正常的库存警戒线。中国部分地区的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煤炭供给紧张局面,一些电厂、电网的电煤供应频频告急。煤炭库存紧缺,煤价居高不下。

今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而其中50%的进口石油来自动荡的中东地区的事实,使得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更加动荡不安。根据高盛公司的报告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决定了未来石油消费增长可能是惊人的,中国目前35%的石油需求靠进口满足,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84%,高盛指出,这将使中国在面对中东石油供应的任何变动时,会变得更加脆弱。

伴随油价上涨,中国从2003年9月中旬开始,成品油出现供应紧张,缺货状况由华东地区开始,迅速蔓延到中南、华南、西南、华北地区,全国大范围出现停止汽柴油批发、加油站无油可售或限量供应的情况。近期国际原油市场的大幅震荡,使得紧缺进一步加剧,这无疑加重了人们“第四次石油冲击”的心理恐慌。

危机来临了吗?


8月25日,中国石油北汽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宣武门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正在给汽车加油。当日起,北京市汽、柴油价格上调,各种成品油的具体零售价格,可由经营企业在零售中准价格基础上上下浮动8%,国内各地涨幅不同。  邢广利摄

能源的紧缺预示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吗?中国电力资深专家吴敬儒、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长周大地等人士认为,当前国内出现的电、煤、油供应紧张,是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的“能源短缺”,有对经济发展宏观预测不准、能源管理体制不顺、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科学等多方面的原因。

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委员会主任夏鸿辉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能源的合理开发使用需要一个统筹的过程,部分能源的建设不适应市场需要,导致“瓶颈”出现。所以,“问题是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能源。而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危机’。”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胡大源教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能源问题,有市场的因素,但也有供应机制的不完善的因素。事实上,从能源的总量而言,中国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出现危机的。他表示:“这是一个能源供应链的问题。”电力、煤炭、石油环环相扣,构成中国能源的一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已在能源利用上取得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可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中国能源消耗仍然浪费严重,节能潜力巨大。

从中国发电量增长率来看,中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是由于电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费造成的。例如,中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即使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电力供应单位,其自身浪费的电能也很多,其中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工程院院士范维唐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仍然很低,比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OECD国家平均值的3.8倍、日本的7.2倍。”他还举例说,比如工业锅炉,我们的平均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当前持续发生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诫我们,中国并不是一个能源富裕的国家,节能降耗至关重要。陈清泰甚至提出:为确立节能的战略地位,建议把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

调整产业结构是关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导致当前能源“三荒”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发展高耗能产业,比如钢铁业、电解铝业等等,可以说是经济“短视行为”。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曾明教授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能源问题上,供求体制存在不足。电力结构极不合理,是引发能源供应危机讨论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电力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例逐步下滑,电力基建投资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建投资,直接导致电力建设缓慢,电力供应总量不足。

中国矿业大学陶树人教授则认为,国家在煤炭资源管理与供应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煤荒”的根本原因。

由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03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拟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在网上公开发布,明确指出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是要“支持推广采用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

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被认为是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业界有关人士在解读能源“三荒”时认为:中国的煤炭已探明储量高达1145亿吨,不存在煤炭短缺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副部长冯飞,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的主笔人,对调整和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提出如下建议: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速发展天然气产业,依靠国内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先进可再生能源,利用20年时间,初步形成结构多元的能源消费格局,使优质能源比例明显提高。

此外,冯飞还指出,能源领域改革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深化改革的制约因素。比如煤炭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电力部门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还刚刚开始;石油部门分拆后的区域垄断性还比较强;能源领域的竞争主体、市场秩序、市场功能、定价机制等还未改革到位。他建议国家应“成立一个统一的政府能源管理机构”,推进能源改革,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源发展战略,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行业分析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27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