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油荒”警示石油安全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4/1/7 10:14:14

浏览次数:878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自2003年11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相继爆发"油荒",华南、华东、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加油站出现了无柴油可卖的现象,一些加油站采取了限量供应的措施。12月6日起,国家调高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油品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未根本缓解。 
              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他们认为,这次石油供应持续紧张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敲响了石油安全的警钟。

              油品紧张原因何在
              对于这次全国性油品供应紧张的原因,除了都承认需求快速增长这一主要原因以外,各方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是两大集团公司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和价格管理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社会上囤积居奇扰乱市场所致;还有人认为,油品供应其实并未特别紧张,是媒体炒作的原因。
              关于后两种说法,经过记者的了解,并不能成为主流。因为成品油油源掌握在两大集团手里,在供应紧张的时候,社会"个体户"根本没有油用来"囤积"。虽然不排除媒体炒作的成份,市场用油紧缺是实实在在的。 
              而从油品紧张现象一开始,两大集团就受到了一些置疑。

              国家某宏观部门一位官员在2003年11月底与记者的一次私下谈话中谈到,在分析当时的油品供应紧张的原因时,不排除中石化、中石油两大石油集团手里有油却不积极销售的原因。两大集团这样做的目的,"往下是要逼死社会加油站,往上是要迫使国家发改委调高油品的价格"。记者随后在采访河南省一长期从事石油业务的人士时,这位人士表示在河南省的两大石油集团所属的加油站由于批零价格倒挂,"只是把销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联系到《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1月28日的报道,这似乎隐约印证了两大集团不积极销售的看法。

              然而,在国家调整油价、批零价格理顺以后,国内市场仍然供应紧张,说明两大集团手里确实没油可卖。而且,中石化办公厅官员在与记者交谈时,对有人认为中石化囤积居奇的说法表示诧异,他说,"两大集团都是国家骨干企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保证供给是政治任务,我们的领导不会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吧。"2003年12月27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昌平召开,记者参加了会议的分组讨论。在讨论中,各省市石油公司的老总讨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就是如何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不止一个省公司的老总还谈到,他们的工作受到了当地省政府的表扬。

              上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情况说明,虽然从公司总部决策层面上来讲,要求各地各部门不遗余力多生产和销售油品;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确实存在着基层部门出于利益考虑,瞒着上级售油不积极的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人把这次油品供应紧张看作是"体制性短缺",也就是说是体制问题造成的市场供求出现不正常现象。
              体制再成公众话题
              我国当前的石油价格管理采取的是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价格,不定期调整油价的办法。这种油价体制是我国当前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甚至整个石油工业体制的"出口"。如果国家价格管理松动,将影响我国整个石油工业体制的稳定和石油企业的效益。

              据中石化一位官员介绍,实际上今年国际市场价格的涨幅早就超过了国家原定的价格调整的幅度,可国家出于宏观经济发展的考虑,并没有及时往上调整国内油价。其后果虽然当时满足了国家总体需要,可造成了国内油价低于国际油价、企业不愿意进口、不愿意多加工原油。这种现象累积下来,等到真正油品供应短缺时,再去临时组织进口,已经来不及了。而油品供应紧张所导致的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石油工业体制现在可以说是三大公司的寡头垄断格局。按照最初的划分,中石化中石油主要是在陆上经营,不"下海"作业;中海油主要是搞海上石油开发,一般不上岸搞下游;而中石化和中石油这两大石油公司,也分别占据石油生产的上、中、下游。

              在对三大公司的管理体制上,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等不少知名专家认为,我国陆上组建两大石油公司体制以来,通过竞争,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原定的"练兵"目的已经基本达到。现在,这种体制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其在国内的竞争造成了不少重复建设项目、损失了很多利润;在国外不利于我国走出去寻找资源,应该进一步进行改革。可行的办法,是实施国家石油公司战略。在上游和中游的一部分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经营,在下游由社会各主体放开经营,油价通过规范的期货交易所发现。
              石油体制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说,一直是最敏感的话题。记者也采访了三大石油集团的几位中层(局级)干部。其中中石化一位官员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当前石油体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石油行业是国家的命脉产业,如何改革国家一定会特别慎重;在没有找到稳妥的改革方案之前,对现行体制进行大的改革的可能性不大。
              石油安全引起社会关注
              这次油品供应紧张,使石油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注意到下面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已经存在:加油站外车辆排起长队、对每个车辆每次只加50元油(大概只有10多升,能供汽车跑不到100公里),有些车辆和企业已经停运待油,不少社会加油站关门歇业。有人认为这表明石油安全出了问题。

              根据记者调查的情况,在这次油品短缺过程中,供应商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用油户的供油,如军队、铁路、公交、政府、重点企业等,一直是有保障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如果说是石油安全出了问题,似乎言过其实。可对于大量的社会用户来说,这种短缺已经造成了他们的正常经济活动的不"安全"。大家由此比较认同下面的结论:由国内油品需求快速增长肇始,经过滞后的石油体制的放大的油品供应短缺,已经从某种程度上敲响了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警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淮博士在谈到未来我国石油战略时说:"世界有油卖,中国有钱买,航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可能中断。这是我们对当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基本判断。因此,国内石油企业和国家宏观部门,不但应该将精力用在找油、采油上,更应该将精力用在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际市场把油及时、经济地买回来,这也是个战略问题。"

              因此,我们在考虑石油供应短缺甚至中断的情况时,必须将国际国内因素综合考虑,不能只认为从国际上买不到油就是安全出了问题;由于国内的原因导致油品供应短缺,也应该是国家考虑的问题。其实在100多年的人类石油资源的利用史上,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外,石油供应从来没有中断过、国际石油市场从来没有出现过无油可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国内原因导致的油品供应紧张,比由于国际原因导致的供应紧张可能性大的多。所以,我国在制定石油战略时,必须将国际国内两个问题统筹考虑。
              据了解,经过这次油品供应短缺,国家正在加快原油战略储备的实施。我国最大的成品油提供商中石化,也在积极安排自己的成品油储备方案,准备在2004年实施。这些措施落实后,对抵御国际国内市场的风险无疑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期望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国家进一步完善我国石油工业体制改革,使中国石油问题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行业分析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4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