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注册 | 二级域名申请 | 我能做什么? | 网站说明书 | 协议书下载 | 广告预定 | 企业邮局 | 标准库 | 关于我们
免费法律咨询
首页 企业目录 产品目录 求购信息 二手设备 备品备件 行业资讯 行业论文 行业标准 技术专利 企业管理 行业书库 人才招聘 专家介绍 技术交流 友情链接 我的交易区
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作者:
出处:
发布时间:2002/11/24 14:30:19

浏览次数:971

收藏


浏览字体设置: -   +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摘要] 经济增长中来自市场的动力在逐步增强,是推动今年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的一个重要力量。相信伴随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市场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机遇,来自市场的增长机制将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明年宏观经济运行仍将保持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有望略高于今年。但是,若想让预期最终变为现实,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还需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难题,使宏观经济步入更为良性、协调的健康发展轨道。

  (中经评论·北京)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偏紧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682亿元,同比增长7.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研究机构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后预计,全年GDP的增长可望达到7.8%左右。
  两个信号显示市场机制作用增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都呈现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7%,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保持了近几年来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势头;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8%,增幅提高6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形势明显好于预期。针对外贸外资形势中的困难,中央及时采取了加快出口退税等应对措施,再加上第二季度国际贸易形势开始好转等有利因素,我国外贸外资状况得到改善。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3%,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9.4%,且增速逐月有所加快,实现贸易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前三季度实现利用外资3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在上述各种因素拉动宏观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考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两个明显的信号尤为值得关注。
  其一,民间投资明显改变了往年缓慢增长的状态,表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目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规模几乎与国有经济投资规模等量齐观。与此同时,全社会投资增长对政府直接投资等刺激政策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降低。从今年前三季度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即使国债投资保持零增长,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仍会高于去年。上述现象一方面说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民间自发的、更具市场经济色彩的投资力量,将在来年经济增长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二,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对今年宏观经济供给层面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住宅、汽车、电信等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产业部门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3%。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度均超过14%,居工业各行业之首;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取得了明显的快速增长。与此相应,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工业产销率为97.6%,同比提高0.4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效益的提高,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加速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上述两个信号从需求与供给两个层面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增长中来自市场的动力在逐步增强。这是推动今年宏观经济稳步向好的一个重要力量。相信伴随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市场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机遇,来自市场的增长机制将成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个问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逐步化解
  在经济增长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困扰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对这些突出问题尤其需要重视。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有关部门估算,21302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增加8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2001年末失业人员和国企下岗人员各有600万人左右,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有关分析显示,2002年城市所增加的就业岗位很难超过800万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的同时,就业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突出了。这一方面由于结构调整加快,资金、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业吸纳就业的数量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改革的深化,企业不断裁员,就业总量的增长进一步放缓。由此看来,就业问题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矛盾。
  通货紧缩趋势仍未止住。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8%。从未来一二年的情况看,技术进步导致的产品性价比的提高,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走低趋势、收入相对不足和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经济运行中货币供应不足等因素,将促使价格进一步走低。虽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某些原材料产品的价格出现较快上涨,某些垄断性产品和被管制的服务行业有提高价格的倾向,但从短期看,通货紧缩的趋势仍有延续的可能。
  农民增收仍然缓慢。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有关分析表明,农民收入增长的70%来自非农产业,30%来自减轻负担、退耕还林等政策措施。总体来看,农民负担过重、增收缓慢,一些农业区的农民收入出现停滞、甚至下降。
  财政收入增幅回落,收支矛盾加大。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增幅回落13.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7.6%,增幅仅回落3.8个百分点。收入增长放缓,支出钢性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考虑到以往几年打击走私、加强税收征管等措施在增加税收上的功效难以长时间持续,以及当前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税赋水平和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宜提高过快等因素,今年财政收入增幅的回落有其必然性。同样基于上述原因,未来一个时期内,财政收入增幅难有大幅攀升,如能保持略高于GDP增长率的水平,应当视为合理。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短期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更根本的影响仍然是来自过去中长期积淀的结构性矛盾和制度缺陷。其中一些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可能制约宏观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稳的隐患。
  明年GDP增长有望略高于今年
  来自多个研究部门的分析认为,如果2003年国际经济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国内政策保持稳定,则宏观经济将继续平衡运行。今年投资增幅较上年提高较大,预计明年将在今年的水平上逐步稳定下来;今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率加快,预计明年消费增幅将会保持稳定,或略高于今年;根据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分析,明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国内出口退税力度将有所减弱、今年出口基数较大等因素,明年出口增幅可能比今年有所降低。综合各项分析,明年宏观经济运行仍将保持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有望略高于今年。但是,若想让预期最终变为现实,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夯实基础,还需采取得力措施,逐步化解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难题,使宏观经济步入更为良性、协调的健康发展轨道。
  首先,继续扩大内需,保持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
  目前,内需不足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宏观经济的实际增长水平与潜在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如不维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就会产生诸如社会就业压力加大、通货紧缩趋势加剧等困难。
  其次,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既改善人民生活、又减缓通货紧缩压力的双重目的。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部分农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利用近几年城市化加速的有利时机,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农村非农产业和劳动力向城镇加快转移。同时应增加国债资金中用于农村建设的部分,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生活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如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监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标准,建立与部分用人单位劳动报酬挂钩的征税政策等。
  第三,完善宏观调控,发挥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应该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为财政政策的“淡出”创造条件,并加强金融货币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调控作用。在目前社会投资增幅较大的情况下,可考虑更多地利用利率杠杆间接刺激投资。这也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金融机构有大量存款未有效地配置到实体经济部门,金融资产的配置效率有逐步降低之势,突出表现是银行存差持续增加,到今年9月已大幅提高到23.73%。而与此同时,企业融资环境却仍然偏紧。只有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机构和服务体系,才能逐步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财政政策方面,应将国债安排的重点转向选择好项目上,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适当进行结构性调税,减轻企业的税内税外负担,清理不公平税赋,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 《瞭望》, 王晓光)

注意:本栏目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为减少服务器的外部调用流量负载,本网所有的pdf,rar,caj,zip格式的文件,均使用防盗链技术保护文件。

如何下载保存此附件?

请直接点击下载连接进入文件下载页面.

相关资讯

广告

最新行业分析

更多...


Copyright©2001版权所有_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webmaster@cngspw.com  浙ICP备10209442号-1 ICP经营许可证 浙B2-20100450
服务热线:0571-85065806  传真:0571-85065896 地址:杭州下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园区费家塘路588号4号楼402-403室
主办单位:杭州汉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本网站法律顾问:汪卓君律师(浙江杭天信律师事务所)
cngspw.com(hangzhou_china),Ltd;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execute: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