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氧气管道
12.0.1氧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当架空敷设有困难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或直接埋地敷设。
12.0.2区域、厂区管道架空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氧气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上;
2、当沿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上敷设时,该建筑物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并应是与氧气生产或使用有关的车间(用户)的建筑物;
3、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4、氧气管道可与各种气体(包括燃气等)液体管道共架敷设。各种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5、除氧气管道专用的导电线路外,其他导电线路不得与氧气管道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6、含湿气体管道,在寒冷地区可能造成管道冻塞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2.0.3区域、厂区管道直接埋地敷设或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埋地深度应根据地面上载荷决定。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m;
含湿气体管道,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并应在最低点设排水装置。
管道穿过铁路和道路时,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度;
2、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
3、氧气管道不得埋设在不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筑物或露天堆场下面或穿过烟道和电缆沟;
4、直接埋地管道,应根据埋设地带土壤的腐蚀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
5、氧气管道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和雨水侵入的不燃烧体盖板;严禁氧气管道与油品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和各种导电线路敷设在同一地沟内;
6、当氧气管道与其他不燃气体或水管同沟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布置在上面,地沟应能排除积水;
7、当氧气管道与同一使用目的燃气管道同沟敷设时,沟内应填满沙子,并严禁与其他地沟直接相通;
8、直接埋地或不通行地沟敷设的氧气管道上,不应装设阀门或法兰连接点;当必须设阀门时,应设阀门操作井。
12.0.4车间内部氧气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厂房内氧气管道宜沿墙、柱或专设的支架架空敷设,其高度应不妨碍交通和便于检修;
2、氧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共架敷设时,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3、当不能架空敷设时,宜单独或与其他不燃气体或液体管道共同敷设在不通行的地沟内;当与同一使用目的的燃气管道同地沟敷设时,敷设要求应符合本规范12.0.3条第5、6和7款的规定;
4、进入用户车间的氧气主管,应在车间入口处装设切断阀、流量瞬时显示和累计记录仪表,并设放散管。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并高出附近操作面4m以上的无明火安全场所;
5、氧气管道不得穿过过高温作业及火焰区域。必须穿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措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
6、穿过墙壁、楼板的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套管内;套管内不得有焊缝,管子与套管间的间隙应以不燃烧的软质材料填实;
7、氧气管道不得穿过生活间、办公室,并不应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当必须通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时,则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供切割、焊接用氧的管道与切割、焊接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嘴头及切断阀宜设置在用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12.0.5通往氧气压缩机的氧气管道以及装有压力、流量调节阀的氧气管道上,应在靠近机器入口处或压力、流量调节阀的上游侧装设过滤器,过滤器的材料应为不锈钢或铜基合金。
12.0.6氮气、氩气和压缩空气气体管道与各类其他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等之间的间距,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的有关压缩空气管道的规定执行。
12.0.7在无可靠通风条件及无安全措施时,液氧、氧气、氮气、氩气管道禁止敷设在通行地沟内。
12.0.8氧气管道的管径应按下列条件计算确定:
1、计算流量应采用该管系最低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时的实际流量;
2、流速应是在不同设计压力下的管内氧气实际流速,氧气管道内的最高流速不得超过表12.0.8的规定。
氧气管道内的最高允许流速 表12.0.8
设计压力(MPa) |
最高允许流速(m/s) |
≤0.1 |
按管道系统允许压力降确定 |
0.1<P≤1.5 |
30(碳钢、不锈钢) |
1.5<P≤3.0 |
1.5(碳钢)、25(不锈钢) |
3.0<P≤10.0 |
4.5(碳钢)、10(不锈钢) |
10.0<P≤20.0 |
4.5(不锈钢)、6(铜及其合金) |
12.0.9氧气管道管材的选用,应符合表12.0.9的要求。
表12.0.9 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
设计压力(MPa)) |
≤0.6 |
>0.6~≤3.0 |
>3.0~≤10 |
>10 |
液态氧气管道 |
使 用 场 所
选
用
限
定
管材 |
一般场所 |
分配主管上阀门频繁操作区域后,放散阀后 |
一般场所 |
阀后8倍外径(并不小于1.5m)范围;压力调节阀组前后各8倍外径(各不小于1.5m)范围内;压力容器接管部位;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以后;湿氧输送 |
一般场所 |
阀后8倍外径(并不小于1.5m)范围;压力调节阀组前后各8倍外径(各不小于1.5m)范围内;压力容器接管部位;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以后;湿氧输送 |
一般场所 |
氧气充装台、汇流排 |
焊接钢管(GB3091) |
○ |
× |
× |
× |
× |
× |
× |
× |
奥氏体不锈无缝钢管 |
不锈钢焊接钢管(GB12771) |
√ |
√ |
√ |
√ |
× |
× |
× |
× |
钢板卷焊管 |
√ |
× |
× |
× |
× |
× |
× |
× |
无缝钢管(GB/T8163、GB5310、GB3087) |
○ |
× |
○ |
× |
× |
× |
× |
× |
不锈钢板卷焊管 |
√ |
√ |
√ |
√ |
× |
× |
× |
× |
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 |
√ |
○ |
√ |
○ |
○ |
○ |
○ |
○ |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GB1527) |
√ |
√ |
√ |
√ |
√ |
√ |
√ |
√ |
铜及铜合金挤制管(GB1528) |
√ |
√ |
√ |
√ |
√ |
√ |
√ |
√ |
注:
①“○”推荐采用,“√”允许采用,“×”不允许采用。
②碳钢钢板卷焊管只宜用于工作压力小于0.1MPa,且管径超过现有焊接钢管、无缝钢管产品管径情况下。
③不锈钢板卷焊管,内壁焊缝磨光条件下,允许使用在压力不高于5MPa的一般场所。
12.0.10氧气管道的阀门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氧气管道不得使用快开、快闭型的阀门;
2、设计压力大于0.1MPa的氧气管道上,严禁采用闸阀;
3、经常操作的设计压力大于1.0MPa,DN≥150mm的氧气管道上,宜采用气动阀门;
4、阀门的材料应符合表12.0.10的要求。
表12.0.10 阀门材料选用要求
设计压力P(MPa) |
材料 |
P<1.6 |
阀体、阀盖采用可锻铸铁、球墨铸铁或铸钢,阀杆采用碳钢或不锈钢,阀瓣采用不锈钢 |
1.6≤P≤10 |
采用全不锈钢,全铜基合金或不锈钢与铜基合金组合 |
P>10 |
采用全铜基合金 |
注:①设计压力大于等于0.1MPa管道上的压力或流量调节阀的材料,应采用不锈钢或铜基合金或以上二种材料的组合。
②阀门的密封填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膨胀石墨。
12.0.11氧气管道上的法兰、紧固件,应按有关现行标准选用;法兰垫片,宜按表12.0.11选用。
表12.0.11 氧气管道法兰用垫片
设计压力P(MPa) |
材料 |
P<1.6 |
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或聚四氟乙烯垫片 |
1.6≤P≤3.0 |
缠绕式垫片,金属包覆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 |
3.0<P≤10 |
缠绕式垫片,金属包覆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退火软化铝片或铜片 |
P>10 |
退火软化铜片 |
12.0.12氧气管道上的弯头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氧气管道严禁采用折皱弯头;
2、当采用冷弯或热弯弯制碳钢弯头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的5倍;
3、当采用标准的对焊无缝碳钢弯头时,应采用长半径弯头;
4、采用不锈钢或铜基合金无缝弯头时,可采用短半径弯头;
5、对于设计压力不大于0.1Mpa的卷焊钢管,可采用弯曲半径不小于公称直径1.5倍的钢制有缝对焊弯头,弯头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
12.0.13氧气管道的异径接头、分岔头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异径接头,宜采用标准的钢制对焊无缝异径接头。当焊接制作时,变径部分长度不应小于两端管外径差值的3倍,其内壁应平滑,无锐边、毛刺及焊瘤;
2、分岔头宜采用标准的钢制对焊无缝三通。当不能取得时,应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并加工到无锐边、突出部分及焊瘤。不得在现场开孔插接。
12.0.14输送干燥气体和不作水压试验的管道,可以无坡度敷设。输送含湿气体或需做水压试验的管道,应设不小于0.003的坡度,并在管道最低点设排水装置。
12.0.15氧气管道应考虑温度变化的热补偿。
12.0.16氧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处,应采用聚四氟乙烯带作为填料,不得采用涂铅红的麻或棉丝,或其他含油脂的材料。
12.0.17氧气管道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区域或厂区架空或地沟敷设管道,可在分岔处或无分支管道每隔80~ 100m处设接地装置;
2、进、出车间(用户)建筑物处设接地装置;
3、直接埋地敷设管道,可在埋地之前及出地后各接地一次;
4、车间(用户)建筑物内部管道,可与建筑物的静电接地干线相连接;
5、每对法兰或螺纹接头间应设跨接导线,电阻值应小于0.03Ω。
12.0.18氧气管道的弯头、分岔头,不应紧接安装在阀门的下游;阀门的下游侧宜设长度不小于管外径8倍的直管段。
12.0.19氧气管道设计对施工验收的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氧气管道、阀门及管件应做到无裂缝、鳞皮、夹渣等。接触氧气的表面必须彻底去毛刺、焊瘤、焊渣、粘砂、铁锈和其他可燃物。保持内部光滑清洁。管道内、外表面除锈应进行到出现本色为止;
2、管道、阀门、管件、仪表、垫片及其他附件都必须脱脂。脱脂工艺可按《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02)或施工设计文件要求执行。脱脂合格后的氧气管道应封闭管口,并宜充入干燥氮气。
3、碳钢管道的焊接应采用氩弧焊打底。不锈钢管道采用氩弧焊;
4、氧气管道焊缝质量应采用射线照相检验或超声波检验。对液氧管道及输送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时,应进行100%的射线照相检验,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Ⅱ级;输送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3.0MPa时,可抽样检验,其比例不得低于20%,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Ⅱ级;其余氧气管道抽检比例不得低于5%,其质量等级不得低于Ⅲ级;
5、氧气管道的强度、严密性试验的介质及试验压力,应符合表12.0.19的要求;
6、强度及严密性试验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空气或氮气做强度试验时,应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5min,以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用水做强度试验时,应在试验压力下维持10min,以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
严密性试验应达到试验压力后持续24h,平均小时泄漏率对室内及地沟管道应以不超过0.25%;对室外管道应以不超过0.5%为合格。泄漏率(A)应按下式计算:
1.当管道公称直径DN<300mm时:
(12.0.19-1)
2.当管道公称直径DN≥300mm时:
(12.0.19-2)
式中:A—泄漏率
P1,P2—试验开始,终了时的绝对压力(MPa);
t1,t2—试验开始,终了时的绝对温度(K);
DN—管道公称直径(mm)
12.0.20泄漏量试验合格的管道,应采用无油、干燥的空气或氮气,以不小于20m/s的流速吹扫,直至出口无铁锈、焊渣及其他杂物为合格。
表12.0.19 氧气管道的试验用介质及压力
管道设计压力 |
强度试验 |
严密性试验 |
P(MPa) |
试验介质 |
试验压力
(MPa) |
试验介质 |
试验压力
(MPa) |
P<0.1 |
空气或氮气 |
0.1 |
空气或氮气 |
1.0P |
0.1≤P≤3 |
1.15P |
1.0P |
P>3 |
水 |
1.5P |
1.0P |
注: ①空气或氮气必须是无油脂和干燥的。
②水应为无油和干净的。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管,试验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25×10-6。
③以气体介质做强度试验时,应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有关安全部门批准后进行。
12.0.21输送氧气纯度有严格要求的氧气管道,其管材、阀门、附件等的选择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中有关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
12、氧气管道
12.0.1为便于焊接、安装、操作及维护,氧气管道一般都采用架空敷设。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易于聚积低洼处,只有在下列情况,例如小管径管道、建造架空支架困难或难以架空通过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或直接埋地敷设。
12.0.2制定本条的依据是:
1、为了防止氧气管道火灾事故扩大,所以规定支架应采用非燃烧体材料制作。本款为强制性条文。
2、氧气管道有火灾危险,所以本条规定,只允许沿氧气生产车间(例如制氧、压氧、氧灌装车间等)及使用氧气的车间建筑物墙外或屋顶上敷设,不允许沿其它建筑物敷设,本次修订维持原条文内容。
3、在执行过程中未发现问题,故本次修订未作修改。
4、架空氧气管道与其他管线共架敷设及彼此之间净距要求的规定,是可行的。本次修订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的要求,增加了注4、注5的内容。
5、为了防止氧气管道发生火灾,应避免电火花的产生,所以规定除氧气管道本身需用的,如自动控制的导线可与氧气管道同一支架敷设外,其他导电线路不应同一支架敷设。本款为强制性条文。
6、为防止含湿氧气管道在寒冷地区结冻堵塞,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采用管道保温,若有条件最好是加设干燥装置,脱除水份后再经管道输送等。
12.0.3本条制定的依据是:
1、本款条文沿用原规范,未作修订。
2、埋地氧气管道与建筑物、道路及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间距,与《总平面设计规范》是一致的。
3、本款条文为强制性条文,主要是从氧气一旦泄漏具有火灾危险作出的规定,在进行氧气管道布置时,应严格遵守。
4、管道的防腐蚀等级应根据土让的腐蚀性等级确定,参照有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表11是土壤腐蚀性等级及防护等级。表12、表13、表14是石油沥青、环氧煤沥青、聚丙烯的防腐层结构。
表11 土壤腐蚀等级及防腐蚀等级
土壤的腐蚀性等级 |
土壤的腐蚀性质 |
防腐蚀等级 |
土壤的电阻率
(Ω·m) |
含盐率
质量)% |
含水率
(质量)% |
电流密度(mA/cm2) |
特高 |
0~5 |
>0.75 |
12~25 |
0.3 |
特加强级 |
高 |
5~10 |
0.75~0.1 |
10~12 |
0.3~0.08 |
加强级 |
较高 |
10~20 |
0.1~0.05 |
10~5 |
0.08~0.025 |
加强级 |
中 |
20~100 |
0.05~0.01 |
5 |
0.025~0.001 |
普通级 |
低 |
>100 |
<0.01 |
<5 |
<0.001 |
普通级 |
表12 石油沥青防腐层结构
防腐层类型 |
防腐层结构 |
涂层厚度(mm) |
普通型 |
沥青底漆—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聚氯乙烯薄膜 |
4~6 |
加强型 |
沥青底漆—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聚氯乙烯薄膜 |
5.5~8 |
特加强型 |
沥青底漆—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玻璃布—沥青—聚氯乙烯薄膜 |
7~10 |
表13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结构
防腐层类型 |
防腐层结构 |
涂层厚度(mm) |
普通型 |
底漆—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面漆—面漆 |
0.5~0.6 |
加强型 |
底漆—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面漆—面漆 |
0.7~0.8 |
特加强型 |
底漆—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胶料—玻璃布—面漆—面漆 |
0.9~1.10 |
表14 聚丙烯防腐层结构
防腐层类型 |
防腐层结构 |
涂层厚度(mm) |
普通型 |
底漆—底漆—玻璃布—面漆—面漆 |
0.4~0.5 |
加强型 |
底漆—底漆—玻璃布—面漆—面漆—玻璃布—面漆—面漆—面漆 |
0.6~0.7 |
特加强型 |
底漆—底漆—玻璃布—面漆—面漆—玻璃布—面漆—面漆—玻璃布—面漆—面漆—面漆 |
0.8~1.0 |
5、本款条文为强制性条文,氧气管道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沟上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盖板,该盖板应具有防止火花、油料等可燃物料落入地沟,当在室外时,应防止雨水侵入。氧气管道在地沟内敷设时,万一泄漏,氧气将沉积在沟内(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如果与油品管道、导电线路同沟敷设,极易引起火灾危险;腐蚀性介质一旦泄漏,易引发氧气泄漏,所以作了十分严格的规定。
6、氧气管道相对不燃气体管或水管损坏几率较大,一旦损坏,危险性也大,布置在上面易进行检修。
7、氧气管道与同一使用目的燃气管道同地沟敷设时,为防止气体泄漏在沟内聚积形成燃烧爆炸性气体,故应将沟内填满砂子,不让气体有积聚的空间,本款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8、管路中的阀门或法兰接点是容易发生泄漏的地方,而泄漏的氧气易聚积在低洼处,如操作人员抽烟或动火检修时都会引起火灾危险,所以直埋或不通行地沟敷设的氧气管道不应装设阀门或法兰连接。当必须设阀门时,应设不能下人的阀门操作井。本款为强制性条文。
12.0.4本条制定的依据是:
1、厂房(无论是氧气站或是使用氧气的厂房)内氧气管道,为了便于操作维修,避免或减少泄漏时的不安全性,一般都采用架空敷设。
2、附录C与原规范相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范》(GB16912)增加了注4、注5内容。
3、车间内的氧气管道不能架空敷设时,宜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并应执行本规范第12.0.3条的规定。
4、若车间内发生事故时,为即时切断氧气源,本款规定应在用户车间入口处装设切断阀,并设放散管。为节能降耗,加强管理,本款明确规定车间入口应装设流量瞬时显示和累计记录仪表,为能源消耗核算提供依据。
5、若氧气管道通过高温作业及火焰区域,一旦处理不当,造成氧气泄漏时,可能引进着火事故,为了防止受热使气体温度、压力及热膨胀等偏离原设计条件,所以要求在该管段作隔热措施。
6、管道穿过墙壁或楼板时,为使管道不受外力作用并能自由伸缩,应敷设在套管内。作出套管内不得有焊缝的规定,既便于检查焊缝质量或氧气泄漏情况,也可防止因焊缝处泄漏,不能即时发现引发着火事故。为防止氧气从墙壁或楼板的一侧漏入另一侧,引起意外危险,应将管子与套管间的间隙用不燃烧的软质材料填实。
7、本款为强制性条文,由于生活间、办公室、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内的人员没有相关氧气安全意识,一旦因穿越氧气管道发生泄漏后,易引发着火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伤;为此作出“不得穿过”的规定;若设计时确有困难必须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时,本条规定“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穿过的氧气管不应有阀门、法兰或螺纹接口,设有氧浓度报警和通风措施及时排除泄漏氧气等。
8、当通过管道往切焊用户供氧时,将每个供氧嘴头(连接软管用的管嘴)及其切断阀设在金属保护箱内,只允许由经过批准的操作工或检修工使用或维修。这样可以防止其他人任意动用导致发生火灾或其他危险,另外也可防止被油脂污染或撞碰损伤,金属保护箱应有能自然通风的孔隙,防止氧气在箱内集聚。
12.0.5本条为了强制性条文。调查资料表明,铁锈等杂物常常是氧气系统引发燃烧事故的主要因素。为了防止管道中铁锈、焊渣或其他可燃物质进入氧气压缩机引起磨损或摩擦燃烧事故,在氧压机一级吸氧管道上应装设过滤器;在装有流量调节阀、压力调节阀的管道上,由于氧气通过这些阀时,流速很高,当管道中有铁锈等杂质时,将伴随气流对内壁产生激烈冲击和摩擦从而导致燃烧,因此在阀的上游侧也要求装设过滤器。过滤器的滤芯等的材质不能采用可燃、难燃材料,只能采用不锈钢或钢基合金。
12.0.7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泄露后集聚在通行地沟中,容易引发火灾;氮气和氩气均是窒息性气体,泄漏集聚后对维修人员的安全是严重威胁。
12.0.8氧气在管道中的允许流速,本规范修订前的规定与现行国家标准《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范》(GB16912-1997)中的规定有所不同:
1、《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中规定:
(1)氧气工作压力为10MPa或以上时,不应大于6m/s;
(2)氧气工作压力大于0.1MPa至3MPa或以下时,不应大于15m/s;
(3)氧气工作压力为0.1MPa或以下时,应按该管系允许的压力降确定
2、国家标准《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范》(GB16912-1997)中规定,见表15。
表15 管道中氧气最高允许流速
氧气工作压力
(MPa) |
≤0.1 |
>0.1~≤3.0 |
>3.0~<10 |
≥10 |
最高允许流速
(m/s) |
根据管系压降确定 |
15(碳钢)
25(不锈钢) |
10(不锈钢) |
6(铜) |
3、欧洲工业气体协会(EUROPEAN INDUSTRIAL GASES ASSOCIATION)氧气管线系统(OXYGEN PIPELINE SYSTEMS)IGC DOC 13/02/E中对氧气管道系统中的流速分冲击场所和非冲击场所作了流速与压力关系曲线,并根据上述曲线规定了在一定压力范围内的流速限制公式。
(1)冲击场合的压力、流速曲线见图1,按此曲线流速限制公式如下:
0.3MPa< P <1.5MPa V=30m/s
1.5MPa≤ P <10MPa P·V=45MPa·m/s
10MPa≤ P <20MPa V=4.5m/s
图1 冲击场合的压力流速曲线图
(2)非冲击场合的压力,流速曲线见图2,按此曲线的流速限制公式如下:
0.3MPa< P <1.5MPa V=60m/s
1.5MPa≤ P <10MPa P·V=80MPa·m/s
10MPa≤ P <20MPa V=8m/s
图2 非冲击场合的压力、流速曲线图
4、本次规范修订,根据我国多年来实际运行经验并参考欧洲工业气体协会的要求,氧气在管道中的允许流速规定见表16。
表16 氧气管道内的最高允许流速
工作压力P(MPa) |
最高允许流速(m/s) |
≤0.1 |
根据管系允许压降确定 |
0.1<P≤1.5 |
30(碳钢,不锈钢) |
1.5<P≤3.0 |
15(碳钢)、25(不锈钢) |
3.0<P≤10 |
4.5(碳钢)、10(不锈钢) |
10<P≤20 |
4.5(不锈钢)、6(铜及其合金) |
12.0.9氧气管道材质选用,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本次修订作了较大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1、工作压力的划分由原规范中≤1.6、>1.6~≤3.0、≥10 MPa三个压力区间修改为≤0.6、>0.6~≤3.0、>3.0~≤10、>10及液态氧气管道五个区间。补充了原规范缺失的>3.0~≤10MPa压力范围及液氧管道的材质要求。
2、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中有关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的规定,现将其规定的表11摘录如表17。
表17 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
3、管道材质标准按照最新标准取代了淘汰标准。
12.0.10国内实践中多次发生快开、快闭阀门时,氧气流速突然改变,若管道内有铁锈等颗粒,冲撞、摩擦激发能量而引燃、引爆事故。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氧气管道上不允许使用快开、快闭阀门。基于同样道理,闸阀也不允许使用在压力大于0.1MPa氧气管道上,为严格执行,本条的第1、2款为强制性条文。
氧气阀门材质要求与原规范基本一致。
12.0.11氧气管道法兰用垫片,除了应满足压力、温度条件外,还要防止垫片老化或被气流冲刷裂成碎粒落入管内,随气流撞击管壁引起火灾。橡胶石棉板结构成分中没有阻燃材料,且在气流冲刷下易破碎,其碎片在压力氧中属可燃、易燃危险引燃物料。故本次修订中予以去除,在氧气管道中不得使用。
12.0.12氧气管道中的弯头,许多资料提到它的危险性。诸如,在弯头部位气体偏流,产生很高的流速,当气体中有铁锈及可燃杂质时,将产生剧烈的摩擦、撞击导致燃烧;在弯头处由于气流的冲刷,使弯曲部管壁减薄并产生铁粉引起燃烧;折皱弯头会打乱层流气流,形成潜在危险。本条第1款规定:氧气管道严禁采用折皱弯头。并为强制性条文。
氧气管道上弯头选用,按目前国内外实践情况分析,原规范要求基本是合适的,本次修订中取消了有关焊接弯头使用的规定,改为设计压力不大于0.1MPa的卷焊钢管,可以采用钢制有缝对焊弯头来代替。原规范对焊制弯头由几片组成无明确规定,且焊接弯头大多现场制作,质量无法保证,而有缝对焊弯头口径可达DN1000,且有国家标准,专业厂家生产,可满足要求。
12.0.13氧气管道异径接头、分岔头的选用:
1、异径接头是流速急剧变化的部分,希望变径部分断面要逐渐收缩并有平滑的内壁。目前国内已能订购钢制对焊无缝和钢制有缝对焊异径接头,制作质量能保证,故建议尽量采用。如必须现场焊接制作时,则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加工焊接,变径部分长度不宜小于两端直径差值的3倍。
2、管道的分岔头和弯头一样具有容易引发着火燃烧的危险。目前国内钢制对焊无缝等径或异径三通已商品化,推荐尽量使用。如不能取得时,则宜将分岔头作为管件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工厂或现场预制并进行精细加工,做到接口处圆滑无锐边、突出边缘及焊瘤,焊缝打磨平滑,不得在现场临时开孔插接。
12.0.14对于干燥氧气及不做水压试验的管道,因无积水、排水问题,没有必要采用坡度敷设,如果输送湿气体或要做水压试验的管道,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
12.0.15为了适应氧气管道因使用温度与安装温度的温差和温差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应当考虑其热(冷)补偿问题。补偿方法宜尽量采用自然补偿。
12.0.16氧气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连接,以防止产生泄漏,只有在与设备、阀门等连接处,方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为防止氧气接触油脂类物质,本条规定螺纹连接处应采用聚四氟乙烯作为填料,目前,从国外、国内氧气管道的敷设情况来看,几乎全是采用这种方式,并被认为是严密性好又安全的方法。
12.0.17氧气管道的静电接地,目的是消除由于管内气流磨擦产生的静电聚集。氧气系统中的静电聚集是引发着火燃烧重要因素,为确保安全稳定运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12.0.18氧气管道的阀门出口处气流状态急剧变化,希望有一个直管段以改善流动状态,不使产生涡流。本条文参照国外资料规定,宜有一个长度不小于5倍管外径的直管段。
12.0.19氧气管道能否确保安全运行,除了正确的设计和操作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施工和安装的水平和质量。氧气管道与一般工业管道相比,有它的特点,对施工有些特定的要求,目前国内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是针对所有各种工业管道施工验收作出的基本规定,对氧气管来说,需作局部的补充。本条文就是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的补充要求。
1、氧气管道中如有铁锈,焊渣等杂物时,被高速气流带动与管壁产生磨擦,容易发生燃烧着火危险,特别管内壁有毛刺或焊瘤等突出物时,更增加碰撞起火的危险,故提出本款严格要求。。
2、氧气与油脂接触后,极易引起着火燃烧事故,所以管道、阀门、管件等,凡与氧气接触的部分都必须严格脱脂。脱脂剂在我国长期以来是采用四氯化碳,这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毒有机液体,容易引起工作人员中毒,现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脱脂要求可按本条所列规范或施工设计文件要求执行。根据国内氧气管道安装现实情况,有些管道,阀门及管件等虽然经过除锈、脱脂并经检验合格,但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持它们的洁净状态,而是任意放置在露天,因而不能有效防止油脂污染或有可燃物等杂质进入,待到管道安装完毕再来检查、清除就很困难。本条规定脱脂合格后的氧气管道应封闭管口,并宜充入干燥氮气。
3、碳钢管道焊缝采用氩弧焊打底,不锈钢管道采用氩弧焊,是保证焊接质量,防止焊渣进入管道内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内氧气管道建设工程中已普遍采用。
4、本条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根据氧气管道特点,规定了氧气管道不同压力等级的焊缝射线照相检验或超声波检验的比例及其合格等级。
5、氧气管道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是检验管道施工安装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般管道的强度试验是做水压试验,但氧气管道的实践经验说明水压试验后,除去水份很困难,易使管道内壁产生锈蚀,影响安全运行。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建设工程已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水压强度试验。我们在本条文中规定≤3MPa的氧气管道作气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见表12.0.19;对压力>3MPa的氧气管道,为安全计,且根据本规范12.0.9条规定管道材质是不锈钢或铜管道,故采用水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取1.5倍设计压力。管道的严密性试验,均采用气压试验,试验压力按设计压力进行。在做强度试验时,特别是气压强度试验时,应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并经有关安全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12.0.20管道的吹扫,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进行,吹扫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吹扫检查,可在气体排出口用蒙有白布或涂有白漆的靶板检查,以靶板上无铁锈、尘土、水分及其他脏物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