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气体分离设备商务网 → 行业书库 → 在线书籍 → 《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的总称,是各国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对外贸易政策。一般认为,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包括外贸总政策、国别政策和进出口商品政策。 贸易政策有三种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其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二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国家之间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商品的交换与生产。我们称之为贸易自由化。 二、保护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市场不受或少受外国的竞争。同时,政府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实行补贴和各种优待,以鼓励出口。保护贸易政策以增进本国本民族利益为目的,其实质是“奖出限入”。18世纪末的美国和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处在工业发展早期,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和美国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更多内容) |
一般来说,在世界经济低迷时,各国纷纷推行保护贸易政策。1973—197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表现在:(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工业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服务部门;(2)限制进口的方法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3)加强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力度;(4)管理贸易进一步合法化、系统化;(5)“奖出限入”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促进商品输出。 |
三、管理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向管理贸易转变。管理贸易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看,通过国际协定、政府间协定、民间协定等方式来控制价格,协调关系,以缓和各国间的贸易磨擦;另一方面,通过国内立法,或用多边、双边协调管理的办法来管理本国的对外贸易。 每个国家是选择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还是管理贸易政策,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果该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它的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样的国家多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如果该国经济比较落后,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那么这样的国家多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说明的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也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都实行自由贸易,也会对相对落后的产业实施一些保护;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国家也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都实行保护贸易,也会对相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实施自由贸易。近年来,很多国家的贸易政策都在向管理贸易转变。
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通过实施具体的措施实现的。这些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措施等。
|
注意:本栏目所有书籍均来至于网络,如果其中涉及了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